关于我们.jpg

巫山在春秋战国时期为楚国巫郡,秦汉改郡为巫县,距今2300年,幅员面积2958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街道)、340个村(居),总人口65万。基本县情可概括为“一户五县”。一户:即渝东门户。是重庆向东开放“桥头堡”。五县:一是文化旅游名县。204万年前的龙骨坡“巫山人”是最早亚洲人类,5千年前的大溪文化是新石器文化代表,流传名诗名赋6000余首。荣获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二是山清水秀美县。地处长江三峡生态屏障核心区,拥有“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三峡红叶、四季云雨”良好生态,大昌湖创建国家湿地公园,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区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是综合交通强县。一个由机场、高铁、长江黄金水道、多条高速公路和旅游交通大环线组成的渝东门户水陆空铁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全面形成,正努力建设成为联结南北、贯通东西的交通战略节点。四是移民脱贫大县。三峡工程建设,县城整体搬迁,实施9万移民。脱贫攻坚中,9万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精准脱贫。毛相林获评“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先后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五是生态产业特色县。是“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国脆李之乡”“中国庙党之乡”“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获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荣获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严格按照市委六届二次全会要求,坚持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工作导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抓好“两件大事”,打造“四张名片”,加快建设生态优先新高地绿色发展示范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巫山,努力探索一条山区库区强县富民之路。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1%、增速位居全市第7

(一)推动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成为样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加快构建以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为核心的生态保护体系。森林覆盖率达67.6%,长江干支流水质巫山段稳定保持Ⅱ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突破360天,三峡后续工作连续五年全库区综合排名第一。

(二)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前列、作出示范。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在乡村发展上壮大以脆李、柑橘、核桃、中药材、烤烟、生态养殖为主的“1+3+2”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在乡村建设上创新传统村落、生态村落、乡村驿站、和美家园等新模式,在乡村治理上探索新时代基层治理的“下庄实践”,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下庄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三)打造世界级知名旅游目的地。坚持把旅游作为最有辨识度、最有竞争力的“第一要务”,深入挖掘全域旅游示范区、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级景区等品牌价值,着力建设2个世界遗产、25A级、2个度假区和一批4A3A级旅游景区为骨架的景观群,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三峡红叶风景带。2022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1.34亿元。

(四)打造全国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地。不断拓宽“两山”价值转换渠道,实施“百万亩生态种植、百万头生态养殖、百亿元综合产值”优势特色产业培育行动,大力发展风光水清洁能源、食品和道地中药材加工,推动更多具有巫山辨识度的生态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巫山脆李产量13万吨产值17亿元,研发脆李果酒、中药饮片等加工型农产品500余个,投产风光项目30万千瓦、年产值达4.23亿元。

(五)打造产城景融合三峡港湾城。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立足山水相依、峡江相拥,发挥城在景中、景在城中资源优势,推动山上生态康养区、山下三峡港湾城融合发展。高品质打造三峡之光、三峡里·竹枝村、宁江渡等城市新名片,30平方公里30万人的城市框架全面拉开。

(六)打造多式联运商贸物流枢纽。充分发挥“水陆空铁”综合交通枢纽优势,扎实做好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文章。郑渝高铁经停巫山,巫山机场航线增至10条,两巫高速一期正式通车,奉巫建高速、巫官高速等项目加速推进,多式联运承载能力全面提升。荣科综合物流园“农村物流客货兼运”入选全国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引进一大批国企央企落地巫山。